浙江:宁波消防“4+X”措施做好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
当前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居民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生产生活用火用电增多,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火灾。为切实做好社会面火灾防控工作,浙江省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立足实际,采取“4+x”措施全面启动火灾防范机制,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发生。
定向检查+帮扶指导,确保生产经营场所安全。当前正处在疫情防控最吃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支队坚持抗疫防火两手抓两不误,全力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消防安全。一是会同应急、城管、公安等单位对复工复产企业开展联合检查帮扶,并按照“一类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指定防火监督员通过实地查看、视频检查的形式对复产复工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面对面指导。二是在做好重点场所、重点区域监管的基础上,充分发动派出所民警、社区工作人员、网格长等深入“九小场所”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确保社会面火灾形势持续稳定。三是针对农村村民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清明期间祭祀活动频繁的现象,防火监督员通过视频对各乡镇干部开展农村村落消防安全检查要点培训,并根据农村火灾特点普及家庭消防安全常识以及如何正确扑灭初起火灾,提高村民消防安全意识及自防自救能力。
实地回访+现场宣传,坚决杜绝火灾隐患“回暖”。支队针对当前火灾防控重点场所,开展火灾隐患“回头看”、失火家庭登门走访活动。一是开展企事业单位火灾隐患“回头看”,重点对存在问题的场所、单位进行“回头查”、“再宣传”,全面排查火灾隐患,讲解火灾防范知识,发放宣传资料,提升广大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意识。二是开展失火家庭、困难家庭“再走访”,对近几年发生过火灾的家庭进行实地走访,为他们提供支持、帮助和服务,克服回访群众麻痹松懈情绪和侥幸心理。三是召集各乡镇、复工复产企业、重点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观看行业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片,提醒群众要时刻注意消防安全,认真履行相关职责,从根本上认识到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火灾源头的管控。
摸排熟悉+修订预案,提高应急作战处置能力。为切实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处置,支队结合历年春夏季火灾特点,修订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是组织指战员通过视频对社会单位开展“六熟悉”,制定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的灭火应急预案,重点修正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对预案情况不熟悉的问题。二是克服疲劳厌战情绪,有针对性地开展业务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深入研究灭火救援战术措施,扎实开展训练工作,特别是各类火灾事故的应对战术,着力提高队伍快速反应和综合灭火救援能力,不断实现训练成果向实战效能的转变。三是开展车辆、器材熟练操作训练,定期对车辆装备器材进行维修保养,保证车辆“油、水、电、气、灭火剂”充足,确保队伍随时“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传统媒体+新兴媒介,不断延伸消防宣传触角。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支队及时调整宣传思路,通过“多平台同频共振,多渠道共抚佳音”的消防宣传模式,不断延伸消防宣传触角,全力打通消防宣传最后一公里。一是充分发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覆盖面广、频率高、效果强的优势,积极与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对接,推送“消防安全提示”,提升广大居民隐患自改自查和大风天气火灾预防能力。二是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以每天多提示的更新速度,广泛传递疫情防控期间火灾防范重点、注意事项,及时
办公室编发5套试卷随机发放,试卷以填空题、论述题为主,要求参考人员紧密结合此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所学所感,谈体会、谈收获、谈认识,为进一步立足岗位、学用结合立起更加明确的目标。考试现场全程录像、组织严密、秩序良好。
此次理论普考既是对机关各支部学习情况的一次有效检验,也是推动学习成效落地转化的一项重要手段,达到了以考促学、查漏补缺的效果。下一步,总队还将不断丰富学习载体、创新考核模式,对机关党委各支部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随机测试、抽考,切实在队伍内部推动形成学在平时、用在经常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开展、走向深入。